内蒙古鄂伦春:大兴安岭深处的养鱼场 即时
2023-05-11 15:15:28 央广网

央广网呼伦贝尔5月10日消息(记者 田凤元 见习记者 李春雪)初夏的清晨,古老的诺敏河水流过原野。它发源于大兴安岭,蜿蜒曲折地注入嫩江。“80后”的农民耿海涛从小在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长大,对他而言,故乡,就是清澈见底的河流里,肉质鲜美的冷水鱼清蒸后细腻的味道。

“那时河里的鱼很多,记忆最深的是一种冷水鱼,我们这里叫细鳞鱼。大的有六七斤重,很常见的。”耿海涛口中的细鳞鱼也叫细鳞鲑,鲑科冷水鱼类,因鳞细小而得名,中国仅1属1种。


(相关资料图)

为了找回记忆中的味道,耿海涛夫妇经过一年的前期考察,2018年,夫妻二人承包了大兴安岭林区的300亩水塘,在村里成立了仙山池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投入全部的积蓄开始养殖冷水鱼。每年夏季,耿海涛都是村里最忙碌的人,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渔民”。

养鱼池打捞细鳞鲑(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春雪 摄)

细鳞鲑是一种名贵的陆封型冷水鱼,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适宜水温范围在0~20℃。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此,开展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养殖,对拯救这一珍贵物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样珍贵的鱼类对气候、水质、饵料要求极高,生长周期较长,没有5年时间见不到效益。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并非一日之功。刚开始养殖的时候,耿海涛可以说是焦头烂额。那时候,耿海涛从黑龙江、吉林等地精心购置而来大批鱼苗,眼瞅着养鱼池里的鱼儿渐渐长大,却被一场大雨冲走了大半,初步预计损失达四五十万元,这让他忧虑得整晚睡不着觉。

尽管如此,耿海涛坚信这个项目是有前景且有意义的,在家人的鼓励下,他不仅通过网络自学细鳞鲑的养殖,更是积极参加各地渔业的相关培训。鄂伦春自治旗扶贫办也为耿海涛提供项目资金150万元,以陶力罕村村集体的名义帮助养鱼场渡过难关,养鱼场每年支付给村集体一定资产收益金。

放养区打捞细鳞鲑(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春雪 摄)

今年5月,耿海涛夫妇养殖的细鳞鲑迎来收获期,仙山池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具有人工繁育野生细鳞鲑的经营单位。目前已销售5000余斤,基本销往周边旗、市区,甚至黑龙江等地,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50余万元,市场前景良好。

“听朋友说这里有养殖的细鳞鱼,不仅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还很有营养价值,我早晨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专门过来买几条,带给父母尝一尝。”大杨树镇的村民刘美站在养鱼池边,等着耿海涛现场捕捞细鳞鲑。

放养区打捞细鳞鲑(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春雪 摄)

为了增加品种的多样性和当地增殖放流苗的需要,耿海涛还养殖了哲罗鲑鱼、金鳟鱼、三文鱼等品种,建成育苗保温房,增添购置鱼苗繁育设备。目前,养鱼场用于商品鱼生产的鱼苗每年可达80万尾以上。

“在所有鱼的养殖过程中,我遵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科学有序地养殖,乡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我的渔业养殖,还帮忙进行宣传销售。现在每天咨询买鱼的顾客很多,接下来我想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开展休闲渔业野生垂钓旅游项目,打造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的产业链。”耿海涛说。

育苗区打捞细鳞鲑鱼苗(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春雪 摄)

近年来,鄂伦春当地逐步加大珍贵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物种放流比重,充分发挥增殖放流生态功能,在诺敏河流域继续增殖放流经济物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作为第七批国家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供应单位,2022年,耿海涛的养鱼场为国家年提供增殖放流鱼苗10余万尾。

最新新闻: